前幾天,哈爾濱馬拉松大賽落幕了。
女護士張水華力壓職業(yè)運動員,一舉奪下國內女子組冠軍。
這讓她一下子火爆全網,被網友譽為“最快女護士”。
各家MCN和品牌方也爭搶著跟她簽約。
這本該是件可喜可賀的事。
沒想到,一段賽后采訪,卻讓她的命運反轉了。
鏡頭前,張水華哽咽道:
“醫(yī)護工作者是特別的忙,特別的累,我通過自己在業(yè)余時間,通過自己的努力,能夠來參加這場比賽。
我不需要領導給我特別的假期,我只希望領導能夠支持我周末調休,只是調休,不是說給假……”
說到激動處,淚水更是奪眶而出。
本以為同是打工人的網友,能共情她、體諒她,幫著她一起討伐領導和單位。
卻不料,她的同事率先不干了,直接發(fā)文怒懟“不懂感恩”。
有知情人也跟著爆出了她的部分跑馬賽程。
原來,張水華為了跑馬,不是一次兩次調休。
她一年到頭,幾乎每個月、甚至每個周末都要跟同事?lián)Q班。
她能一次又一次地奔跑在馬拉松賽場上,犧牲的是同事周末的時間。
明明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頗多照顧,奪冠了卻反手背刺。
這一下子寒了眾人的心。
就連剛跟她簽約的品牌361度也迅速提出解約。
名利雙收的大好局面,就此落得個一地雞毛。
回顧事件,有人說她情商低。
但我卻認為,她不是情商低,而是沒有感恩心。
正是她不懂感恩,看不到別人的好,才吐槽領導,背刺同事。
這才毀了自己的聲譽。
說到底,一個人最大的愚蠢,就是沒有感恩之心,不說感恩之話。
1
生活中,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人:
他總是習慣性向別人索取,把別人的恩惠當成理所當然。
稍微讓他不滿意了,他就會心生成見,滿嘴怨憤。
卻不知,別人幫你是情分,不幫是本分。
得了好處還賣乖,到最后只會為人唾棄。
王寶強拍攝《八角籠中》時,曾從大山里挑選了幾名小演員。
因為小演員們家庭貧困,王寶強出于善意,就主動承諾資助他們讀大學,負責生活費和學費。
沒想到一段時間后,小演員們突然跳了出來,指責王寶強假慈善。
理由是王寶強并沒有兌現(xiàn)承諾,而且票房21億,只給了他們15萬片酬。
他們的目的很簡單,就是想利用輿論,從王寶強手中拿到更多的錢。
可網友并不買賬,為什么?
王寶強請這些素人小演員出演,開價每天1000元,已然高出市場均價好幾倍。
3個月15萬片酬,著實不少了。
而假慈善,更是無稽之談。
王寶強承諾的是“資助學業(yè)”。
但現(xiàn)實是,小演員們并沒有上學,而是靠著電影熱度,不斷商演,各種拍片,連高考都沒參加。
事已至此,王寶強本可以與他們一刀兩斷。
但出于好意,他又遞出了橄欖枝:準備簽下他們,規(guī)劃更好的發(fā)展。
結果呢?又被一口拒絕了。只因為單干更賺錢。
沒有想到的是,隨著熱度消退,他們也跟著無人問津。
沒商單了,沒錢賺了。他們就忘恩負義,背刺王寶強。
幸虧王寶強口碑不錯,這才沒被他們得逞。
最終,小演員們被千夫所指,徹底斷送了前程。
作家李文勇說,人沒了感恩之心,就會喪失命運的眷顧。
因為沒有感恩心的人,眼中只能看到自己的利益,卻看不到別人的善意。
而把別人的付出不當回事,就淪為一個誰也不愿意靠近白眼狼。
失去了為人的根本,終會眾叛親離,自食惡果。
2
稻盛和夫曾給過年輕人一個忠告:做人,一定要懂得感恩。
公司做到500強,他都歸功于員工的支持;
收益有所增加,他說都是客戶惠顧的結果;
每次演講結束,他都雙手合十,俯身鞠躬,向現(xiàn)場來賓們致謝。
他說:人只要懂得感恩,就能夠改變人生。
感恩不只是一種品格,還是一份足以改變命運的力量。
知名企業(yè)美源伯根的高管伯倫自述過經歷。
他剛參加工作時,曾遇到過一位脾氣暴躁的上司。
對方要求非常嚴格,動不動就訓人,常常把實習生們罵到痛哭。
對此,伯倫的同事們總是滿腹牢騷,甚至會私下詆毀上司。
唯獨伯倫能夠心平氣和地干活,有時還微笑地向上司示好。
最終試用期結束,只有他一人成功留下。
上司詢問伯倫:你為什么對我沒怨言?
伯倫則誠懇回答:因為我知道你是出于好意,如果沒有你的批評,我不可能進步得這么快。
上司聽后很滿意,就開始重點培養(yǎng)伯倫,更加嚴格地要求他。
而伯倫也始終心懷感恩,毫無怨言地跟著上司積累工作經驗。
短短兩年,他就能獨當一面,升任至中層領導。
樊登說:感恩是一種樂觀的思維方式。
面對同一件事,有人只覺得自己委屈,有人卻能看到別人的好。
前者滿心抱怨,于是生活越過越糟;
后者一心感恩,日子就開始走上坡路。
沒有人無緣無故對你好,所有對你的好,都是應該珍惜的。
當你能持感恩之心,善待一切,時間長了,必會惠及己身。
3
95后女孩徐藝銘是一名銀行職員,也是一名業(yè)余馬拉松愛好者。
去年徐藝銘為了出國跑馬,向領導請假。
領導當即回復:準假,加油。
同事們更是準備了一個“大禮包”送給她,都是滿滿的祝福。
同樣是請假跑馬,為什么張水華和徐藝銘的待遇迥然不同?
因為徐藝銘每次跑馬,都會感謝領導和同事的支持。
她也會把這份榮譽分享給她們,而非抱怨與吐槽。
可以說,徐藝銘能順利出國跑馬,是個人努力的結果,但也離不開單位、領導與同事的支持與理解。
心理學家亞當·格蘭特說:
同樣是提供幫助,其中得到感恩的人比沒有獲得感恩的人,更愿意提供二次幫助。
感恩并不只是禮貌修養(yǎng),更蘊含一個人對別人付出的珍視。
當你越懂得感恩,就能得到越來越多的幫助。
世紀佳緣網創(chuàng)始人龔海燕創(chuàng)業(yè)初期非常困難。
她的朋友漁夫聽說后,當即借了她八萬塊,幫她渡過了最艱難的時段。
后來網站越做越大,估值成倍增長。
網站高層就建議她,趕緊還掉八萬塊,跟漁夫清賬。
但她說:“不行,我當年能把網站做起來,靠的就是這八萬塊錢,我堅決不還現(xiàn)錢,我要讓他和公司一起成長,給到他更高的收益。”
后來網站融資遇到困難,瀕臨危機。
這時,一位投資人卻主動找到了她。
很多人都不理解,投資人解釋道:
“她是個懂感恩的人,這筆錢投給她,定會獲得更多的回報。”
而龔海燕也靠這筆融資,把網站做到頭部,最終在納斯達克上市。
聽過一段很有趣的解讀:
“恩”字,之所以是上“因”下“心”,表示恩生有因,能得到貴人施予都是有原因的。 而“因”在“心”上,則表示因果相承,懂得報恩的人,才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福運。
懂得報恩,其實就是將一次單向給予變成多次雙向成全。
無形之中,感恩變成了紐帶,把你和貴人牢牢系在了一起。
所以無論何時,人都不能忘恩。
受人一粟,能還之谷倉;得一甘霖,能報以汪洋。
這樣的人,何愁沒有貴人?何愁好運不來?
卡耐基在《人性的弱點》中講:忘恩是人的天性。
有時候,人與人之間的差距,就在于能不能克服這種天性。
永遠不要把感恩當成人品這么簡單,它更是一種改命的方式。
要知道,人不是因為擁有才感恩,而是因為感恩才擁有。
真正的強者,都懂得把感恩當成一種投資。
少抱怨,多感恩。
你付出的愛與溫暖,遲早都會變成命運對你的垂青。
點個贊吧,與朋友們共勉。